「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谁是巨星?

这个问题谁都可以回答。

甚至答案本身并不重要,你觉得谁是巨星,那就是巨星。

至于是否名副其实,其实并不重要。

但就香港影坛最近这三十年影路,以及当下活跃状态及历史叫座力、影响力而言。

其他人暂且不论。

刘德华、梁朝伟、郭富城这三位,妥妥巨星地位。

争端因之而来,这当然是人性之劣。

不是争端不好,而是方式。

似乎只剩下群嘲。

所谓群嘲。

指的是这么一种情况,一旦「哪家」票房或者口碑垮塌,就有其中某巨星的拥趸群起而攻之,以贬损演员商业价值为主,话当然是能多难听就多难听。

比如新近上映的香港大制作电影《风再起时》。

压片五年、档期莫名、宣发混乱,最终票房情况,大概率会止步于五千万。

堪称一场「年度惨案」。

以个人角度而言,从投资规模、导演前作、主创演员实力及历史案例等因素皆进入过深入分析,故曾经对这部电影寄予厚望,不但认为将口碑奇强,商业表现也理应极佳。

也做出过预测,估计其票房落点或在八亿至十五亿区间。

但上映之后的情状,相当「打脸」。

刘德华先生的粉丝当然会牢牢抓住这个机会,兴奋莫名、冷嘲热讽,而且言语中透露出大概这么一种意思,既然郭富城和梁朝伟的票房垮了,刘德华就是唯一巨星了。

除了他,还有谁能扛起票房?

简单回溯一下三个十年。

九十年代,刘德华获得五大巨星之一的称号,郭富城获嘉禾电影器重,并凭《风云雄霸天下》夺得年冠、打败双周一成,梁朝伟连夺多个「三金」影帝。

零零年代,刘德华开始迎来事业巅峰,连夺影帝和香港年冠,梁朝伟戛纳影帝加身并登临票房之巅,郭富城以连庄影帝为起始,连续四届提名金像奖影帝,开始主战影坛。

一零年代,郭富城昂然崛起,连夺两个年冠并打破香港华语片影史纪录,更多次刷新港片在内地的票房纪录,也是最早在内地进入十亿票房俱乐部的演员之一。

综合来讲,刘德华率先在商业票房上表现突出并始终保持稳定,梁朝伟先耕耘文艺电影、再攫取商业价值,郭富城爆发力奇高,且在一零年代弯道超车、迅速崛起,所以在过去的三十年,这三位演员可谓各自为峰,皆人中龙凤。

而在香港电影衰落的现实面前,更显难能可贵。

但某些群体实在让人难堪。

他们的逻辑是什么?

自己的偶像,无视档期、题材和宣发,自带基本盘。

其他的演员,如果票房好,那必然是「抱大腿」、不能单扛,是虚有其表、徒有虚名。

重灾区当然就在郭富城这里。

为什么不是梁朝伟?因为他本身不以商业价值著称,而是演技和奖项荣誉。

那么这些人,对郭富城的成绩如何拆解?

比如《风云雄霸天下》夺得了九十年代唯一非双周一成的年冠成绩,他们转而吹捧第二男主角郑伊健,郭富城反而毫无成绩和存在感,他们说「如果没有郑伊健,这部电影拿不到年冠。」

又比如《寒战》在香港夺得年冠,以2.54亿的成绩刷新了香港电影的内地票房纪录,《寒战2》以6.78亿的成绩再次刷新纪录,再夺香港年冠并打破香港华语片影史纪录,他们说第二男主角梁家辉扛起了票房和口碑,再加上相继有刘德华和周润发客串演出,大男主郭富城惯例「蹭票房」。

再比如破十亿的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是靠甄子丹和周润发、《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靠的是反派巩俐和电影本身的IP价值,而《无双》更肯定是周润发的擎天之功。

换到这部《风再起时》,当然是两个演员都没有商业价值。

需要反驳么?

一九九八年的香港娱乐圈。

郭富城是当之无愧的“王中之王”,一人独夺三台颁奖礼的男歌手最高奖,签约成为百事代言人、广告风行全国,不但是嘉禾电影爱将,唱片业巨头宝丽金公司更传出欲以八千万招揽他的新闻。

再看《风云雄霸天下》电影本身,无论排名还是戏份,郭富城都是横压全场,进一步再说,郑伊健离开与郭富城搭档,就开始每况愈下,即便合作梁朝伟、刘德华的双雄电影,成绩也仅属普通,所以究竟是谁在扛下实绩,很难判断?

再看《寒战》,梁家辉是圈内名宿,但他何时以商业价值著称过?

而如果刘德华、周润发以区区戏份客串,就能助力电影冲天而起,可能香港的所有投资人、导演都会成天守在二人的家门口。

所以两部《寒战》,毫无疑问是郭富城商业价值的证明。

不然在2016年,郭富城开一个演唱会,何来投资人加十位导演的阵容集体录制祝福视频的待遇?

这个视频叫做《来自电影的祝福》,有兴趣的影迷可以去找来看看。

至于破十亿的三部电影。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三巨头的概念毋庸置疑。

而《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里面,孙悟空就是唯一主角,IP加成当然有,但这个加成对于所有演员都同样公平,投资方找谁演,就证明谁有这个价值,这么简单的逻辑莫非很难懂?

还有《无双》,同样是典型的双雄电影,而郭富城以二番之名,领一番核心角色之实,但这个问题不是重点,双雄的化学作用本身就是电影的卖点,且两个人都是商业价值突出的演员,又何须厚此薄彼?

其实说到底,持这种言论的人,只是心思不正。

仅此而已。

然后就该说到《风再起时》的票房「仆街」问题。

这个结局却是出人意料,且惨烈程度非同一般,但如果谈到原因,和演员的关系其实并不大,关于这部电影已经连续做过多次分析,有兴趣的人可以翻来看看。

但这并不是要「甩锅」的意思。

一番演员郭富城,扑得起。

而是不是「扑」一部电影,就没商业价值了?

当然不是。

就商业电影而论,郭富城遭遇过《风云2》、《破局》和《密战》的票房滑铁卢,但同样也有如上述三度夺得香港年冠、破香港华语片影史纪录和多次创下香港电影在内地票房全新纪录的辉煌战绩。

刘德华的商业票房表现当然不俗。

但综合对比,二人其实也真就在伯仲之间,况且他同样也有《未来警察》、《我知女人心》这样超低票房的惨淡境况。

所以结论很简单,对郭富城和刘德华这样级别的电影人,怎么可能以一部电影的成败论英雄?

现下而论,两位演员都还手握多部电影待映。

刘德华暂且不说,那如果郭富城的《断网》、《扫毒3》、《内幕》或者《临时劫案》,其中任意一部票房如果爆了,是不是又要来一通「丢人」的挽尊逻辑,或把成绩算到同框演员身上,又或者是导演和题材,甚或档期?

顺便回应一个「拉黑」的问题。

但凡理性影迷,大家都交流愉快,至于那种除了「耍嘴」,既不懂电影也没有逻辑的群体,确实得「拉黑」为敬。

道理很简单,不浪费大家的时间。

港影巨星。

既得来不易,又皆在高龄。

当真可谓,「看一部、少一部」。

故而与其群嘲。

不如欣赏。

而人生起起落落,历史周而复始。

并没有常开不败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