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50多年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克拉伦斯·托马斯(Clarence Thomas)还住在佐治亚州一个贫穷的农村地区,那里仍然存在种族隔离。

种族主义和阶级歧视猖獗——这不是一个轻松的童年。

然后,他进入了耶鲁大学,并最终成为美国司法部门的最高领导人,成为第二位担任该机构职务的黑人。

他改变了他的整个人生。但如何?

托马斯之所以能进入耶鲁大学,是因为平权法案,而这正是他在周四最高法院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中投票推翻的政策。

司法机构以6比2的投票结果推翻了哈佛大学的大学录取计划,以6比3的投票结果推翻了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大学录取计划。

现在,美国的学院和大学在考虑学生的入学资格时不能再考虑种族和性别,必须找到其他方法来实现他们所倡导的多元化学生群体。

托马斯直言不讳地反对这一政策,在他看来,他写道,该决定看到了大学招生政策的本质:没有方向,基于种族的偏好,旨在确保入学班级中有特定的种族组合。”

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频道在2007年采访了他,他多年来一直表达着类似的观点。

托马斯在2007年的一次采访中告诉ABC新闻:“我们被关在盒子里的压力真的很大,在种族隔离时期,我不会被关在盒子里,现在我不喜欢盒子。”“我认为这很不幸。我不是那样长大的。我从小就想摆脱它们。”

这位法官认为,平权法案本质上是把少数族裔放进“盒子”里。

他说:“当我被提名为最高法院大法官时,会发生的一件事是,人们会认为我不可能像耶鲁的白人毕业生那样优秀,因为我上耶鲁显然是因为我的肤色。”

他称这种做法是家长式的,并批评这种观念是一种“时尚理论”,只会助长种族歧视。

他认为,这比给予少数族裔的机会更有影响力。

然而,托马斯并不总是持有这些观点——在1991年被任命为最高法院大法官之前的参议院听证会上,这位大法官坚定地支持平权法案。

托马斯作证说:“我在耶鲁的这些年里,耶鲁努力向它认为合格的少数族裔敞开大门。”“我相信了他们的话,我一直倡导这种平权行动。”

虽然尚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位保守派大法官改变了主意,但他最终改变了主意,现在,这个国家正在经历他投票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