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女性的成长过程,到底是经历了多少爱恨与挫败,才成为与最初截然相反的模样?

随着女性自主意识的不断觉醒,原本偏重于男性立场的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她经济”新生概念如同一座宝藏,不断被挖掘、催生,并吸引了各行各业的投资者,影视投资人也接踵而至,于是涌现出大批针对女性观众的剧集。

这些剧集被统称为“女性向剧集”,其十几年的进阶史,宛如给观众呈现出一幅卷帙浩繁的长画卷,既从正面反应了时代洪流中女性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蜕变,也从侧面见证了影视从业者们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很多行业人看到爆款,就想要套用“公式”成为跟风者,其实哪里有所谓公式?爆款不过是创作者用心感悟生活,写出现实和人性罢了,并不是打着“接地气”旗号的伪现实,或是直接脱离现实生活的喧嚣和浮华,看过就转头即忘,看了个寂寞。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生理差异,男性偏于理性,女性偏于感性,这就导致女性观众更容易把自己代入到故事中,找到那个与自己最像人,并从中得到陪伴、启发,亦或是精神上的慰藉。

因此,“她经济”、“得女性者得天下”等口号应运而生。

1

2003—2007年,诚意地尊重故事

2003年播出的《粉红女郎》是国产女性群像戏的鼻祖,剧情幽默深刻犀利,人物塑造立体丰满,整体气质兼备搞笑与深刻兼备,其中四位风格迥异的单身女性,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18年后,也就是2021年,《涩女郎》漫改版本《爱的理想生活》播出,可惜并没有激发太大的水花,反而让很多观众怀念起2003年的《粉红女郎》。

当时的《粉红女郎》火到一种什么程度?可以说除了《铁齿铜牙纪晓岚》,几乎都是在看《粉红女郎》。剧集采用漫画式的表现手法,将人物的性格、观点进行了夸张化的处理。

豆瓣评分:7.9

评分人数:10万+

四名女演员,无论是外形还是表演,都与角色十分契合,堪称神一般的选角。万人迷是化妆品柜姐,方小萍是幼儿园教师,茹男是一名事业心很强的的打工人,职业和价值观的不同,并没有妨碍各自的魅力,她们一直在给予彼此温暖和扶持。

《粉红女郎》

但是漫画版的《爱的理想生活》,人物就崩掉了,所有的女性角色都“升级了”,尽管大家的职业都增加了现代感,整体更倾向于“都市女性”或者是“精英女性”,但是并没有拿捏好分寸与故事表达,显得不伦不类。

《爱的理想生活》

以上,你还能认出来谁是谁吗?

有人说,在当今是个风口就有人站上去的时代,我们很难再看到《粉红女郎》这种连配乐都带着诚意,真正关注女性、尊重女性、理解女性的好故事了。甚至于连其台词,都很幽默犀利,不经意间的讽刺让人回味悠长,反观现在的一些剧,台词浮躁空虚,甚至于不接地气。

《粉红女郎》台词节选

让别人等一等是应该的,关键是你值不值得等;

爱情真正结束的标志,是两个人无话可说时;

情人之间的第三者是另一个情人,夫妻之间的第三者太多了,手机,婆婆,游戏……

要想听好话几句去恋爱,要想听实话就去结婚;

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跑了更好。

2004年的《好想好想谈恋爱》,被称为中国版的《欲望都市》。

导演刘心刚毫不避讳地承认,它翻拍自美国经典剧《欲望都市》。

《欲望都市》

这部季播剧从1998年开播,2004年结束,被称为美国电视史上最大转折点之一,获得极大成功。

当这部剧结束之后,中国影视人想要拍一部中国版的《欲望都市》,因为已有《粉红女郎》提前铺垫,于是《好想好想谈恋爱》应运而生。当然,刘心刚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使剧情更符合中国国情。

《好想好想谈恋爱》

这部剧就像是万花筒,囊括了所有与女性相关的事情,不但反应了当代人的爱情、婚姻观,也有对斗小三、包二奶、傍大款、潜规则等社会现象的尖锐评论……简直是一锅大杂烩。凭心而论,剧中涉及的问题,到现在依然是社会热议的话题。

但是,尽管它包罗万象,却无法给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或答案。

剧中比《粉红女郎》更成熟的四位女性,虽然喊着独立自由的口号,却依然墨守陈规,对自身困境没有任何突破性的反思,更别提行动了。

哪怕是“思想型”的谭艾琳,得知男友伍岳峰不打算结婚的时候,也是怒火冲天,和传统的怨妇没有任何区别,对主题是极大的讽刺。

2

2008—2011年,夸张、戏剧化

2008年,改编自美国喜剧《丑女贝蒂》的《丑女无敌》,用麻雀也能变凤凰的故事,击中了每个平凡女孩的心,成功以小博大,开创了国产季播剧的先河。

《丑女无敌》

《丑女无敌》剧照

王凯凭着吃苦和智慧,走出来了

彼时,观众对于“戏剧化的故事”是很喜欢的,当然,对于极致化的故事,也容易上头。

所以,2011年的《回家的诱惑》一经播出,便成为当年最风靡全国的女性复仇剧,其改编自韩剧《妻子的诱惑》。这部剧的编剧其另外还有《皇后的品格》《顶楼》等。

《回家的诱惑》是典型的狗血剧,在美学价值上,几乎乏善可陈,但它有属于自的价值。故事主要是讲述温柔贤淑的少妇被打压后,蜕变为自立自强的故事,把各种极端的豪门争斗、婆媳关系、婚姻危机等狗血元素打包融合,创造了当时的收视神话。

《回家的诱惑》

豆瓣评分:6.8

评分人数:3万+

而且这类剧成本低,收视群稳固。之后,湖南卫视照搬《回家的诱惑》模式,又改编了好几部韩剧。

很多观众没有看过“因为爱情”系列,虽然收视率比较高,但是评价很低。

如果此剧现在播放,可能不会有那时的热度,如果想让当代的观众上头,就必须在狗血程度上加码,所以去年的《顶楼》,狗血程度远远超过了《回家的诱惑》,果然让很多观众一边气得咬牙切齿,一边追下去。

《顶楼》

关于《顶楼》所映射出来的现象

曾经被我们津津乐道的韩剧或者韩剧模式,越来越少见,《顶楼》反而成了其中“最像韩剧”的那种剧。回顾过去,发现在《来自星星的你》和《太阳的后裔》之后,韩剧很难再以纯爱向的剧情“出圈”了。

究其背后的社会变迁,一定有韩国女权运动的影响,这种影响反射到现实中,就是爱和被爱的幻想剧情,被大大地削弱了。

曾经,韩剧习惯于把女性电视剧的定义为主要受众,试图用现实来严重缺失的东西比如永恒不变的爱与承诺,来麻醉女性,做为填补好们情感缺失的工具,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无异于杯水车薪。

现在中国观众比较喜欢的韩剧代表作是“请回答”系列,“机智”系列,是《天空之城》和《夫妻的世界》,题材和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复杂,除了精彩的剧情外,还会对韩国的社会现实议题诸如法制体系、教育问题等,进行不同维度的刻画。

3

2011—2015年,戏剧化升级

2011年,掀起女性观剧狂潮的,是宫斗剧的经典之作《甄嬛传》。

《甄嬛传》

豆瓣评分:9.3

评分人数:47万+

其不仅满足了观众对后宫女人争斗的猎奇心,还涉及野堂之间的较量,俨然一部女性职场生存记。

最重要的是,剧中不管是皇后派、华妃派、甄嬛派,每个人的性格都非常鲜明,尤其是沈眉庄、安陵容和敬妃,每个人的出身和结局,都交代得很清楚。它的选角也非常好,无论是太监还是丫鬟都演技在线,这也是其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

在这十年里,很多观众不停地刷这部剧。在重刷的过程中,甄嬛和果郡王的感情,是被后来的观众厌弃的,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无论是后宫还是朝堂,爱情没有用,权力却可以保命。

爱情冲不昏《甄嬛传》里任何一个角色的头脑,最多只是让她们痛苦,这才是这个故事最大的爽点。

2012年,配方和之前狗血剧雷同的《女人的颜色》开始登场。对于该剧的剧名,据说导演有一个解释:这部剧告诉男性观众,男人一定要对女人好,不要伤害女人的感情,否则女人一定会给你点“颜色”看看。

《女人的颜色》

豆瓣评分:4.7

评分人数:一千+

然后是《妻子的谎言》,大都是简单粗暴的豪门恩怨剧情,极致的人设、对阶层固化顺从的挑战,无不击中女性观众的内心。

豆瓣评分:4.5

评分人数:四千+

但是从豆瓣评分以及评分人数来看,观众已经有了审美疲劳,毕竟极致也是有边界的,再狗血,还能上天不成?那些配方,观众已经熟悉了,也腻歪了。

2013年,《女人帮》开播,导演是之前执导过《好想好想谈恋爱》的刘心刚。

《女人帮》

但这一次并不理想。

观众点评摘录:

都市戏要有自己的价值观,比如《欲望都市》,我爱我就去追求,我不爱就放手;《绯闻女孩》是讲上东区青年的沉浮史,于是乱睡了几季都乐此不疲。

那么,《女人帮》原本的主题是什么?整体感觉是编导想要揭秘的两个终极谜团:“作女的人生”和“论喝酒如何不伤身”两个主题。

《女人帮》的作,显然还停留在“为作而作”的幼稚级别,充分暴露出出我国女性无论如何独立,亦或是喝大酒,内心依旧是依附于男性。

只是当今社会,人们对爱情的态度,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人们对爱情态度的变化

“刚入宫的甄嬛已经死了,臣妾是钮祜禄甄嬛!”

这个名场面很快成为经典梗。后来,所有放弃爱情、专心事业的女性,都会被冠上钮祜禄的大姓。不管你之前如何,只要现在放弃爱情搞事业,就是华丽转身。

爱情大于事业,变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哲学家韩炳哲把人们对于爱情的恐惧,概括为爱欲之死,并以此为名写了一本书。他在书中提到,人们之所以会觉得“谈恋爱会让人变得不幸”,是因为:

(1)爱情违背了工业社会KPI逻辑;

(2)不是努力就有结果,也不是付出就有收获;

(3)爱别人危险,爱自己安全;

(4)一旦感觉到了他人,并且爱上他人,就意味着我们赋予了他人伤害自己的权利。

《甄嬛传》陪伴了我们十年,这十年里,女性观众一遍又一遍刷这部剧,一遍又一遍解读其中的命运转折点,仿佛双目清明,心智觉醒,似乎看透了什么。所以在某个程度上,与其说我们沉迷于《甄嬛传》的宫斗权谋,不如说我们在这部剧营造的权力至上的价值体系中寻求认同,借此隐藏我们不敢去爱的怯懦。

爱情观的变化,在女性观众的心里,是悄悄的、又无法阻挡地发生。甚至于它造成的影响,到今天越发明显。

2014年,披着职场外衣谈恋爱的偶像剧《杉杉来了》炫酷登场,张翰一句承包鱼塘的霸总宣言,成功将玛丽苏升级为2.0。

女性观众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观看此剧,只是这种淡淡的、甜甜的故事,女性观众不再当真,只是做为一种茶余饭后的消遣罢了。

豆瓣评分:7.5

评分人数:9万+

2015年,《何以笙箫默》剑走偏锋,给出了爱情的另一种角度:虐。它将虐恋升级,男女主七年别离的邂逅、欲迎还拒,看得人无比揪心。

《何以笙箫默》

豆瓣评分:7.1

评分人数:13万+

从豆瓣评分,可以看出观众对这两部剧的喜爱。和之前的狗血剧相比,这两部剧的剧情都非常平淡,对于所谓人性的挖掘,也没有那么深入,但一些久违里的细节,让很多人刷了一遍又一遍。

甜或者是苦,是爱情的味道,现实里没有,故事里有,看看也不错。对于《何以笙箫默》,很多观众这样解读,在爱情稀缺的年代,那句经典台词让人感动,“如果世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变成了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也许女性观众不再奢求所谓爱情了,但这种带有治愈性质的故事,最好不要消失。

2016年,又一部跟爱情有关的电视剧获得好评,那就是《遇见王沥川》。

豆瓣评分:8.9

评分人数:11万+

此剧讲的是求而不得的痛苦。这种苦蛰伏于女性的内心深处,和爱情的甜蜜一样,是女性骨子里的一种浪漫表达。

可见有需求,就有市场。在现实生活,女性的感情越匮乏,女性就对这种感觉类的故事越在乎。

虐恋的最高级,就是后来的玄幻仙侠剧《花千骨》。

同时这一年,还有一部被寄予厚望的剧扑街了,那就是《芈月传》:

因为创作团队之前有过《甄嬛传》的经验,所以观众对于《芈月传》非常期待,但是播出之后,与前作相比,豆瓣评分证明了结果,从开播前的8.0一路跌到不及格。

《芈月传》评论节选

《北青艺评》早年刊出一篇文章《<芈月传>:你们对强女人的想象与理解,果然匮乏得令人难堪》,对此有着深度分析。

作者薛静说,芈月自小就与父王练习刀剑骑射,是个敢于杀伐决断、内含英武决断的女子,这种“英气”,在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逐渐演变为对天下的野心。对权力的欲望,成为她主政改革、合纵连横的基础。

人们对《芈月传》充满期待,是因为芈月是一个超越了传统性别规范的人物,拥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芈月在朝堂论辩中,敢以男女之事来做政治比喻,其一生恋慕宠爱过的男性数不胜数,可以肯定的是,她对自身的欲望,无论是爱欲、情欲还是权欲,都是光明正大的。

那个时代,不是一个反抗的时代,也不是一个悲情的时代,恰恰相反,应是一个改革的时代,一个自由奔放、书写规则的时代。当小说《芈月传》费尽心思从五千年历史中找出一个大秦宣太后,用女政治家的谋略和眼光,试图超越人们对女人“只会心机宫斗”的想象之时,电视剧《芈月传》却“一朝回到解放前”,选择用最老土的灰姑娘模式,塑造出一个用爱感动世界的白莲花。

可惜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不是看到《渴望》里的刘慧芳,就会感动得泪水涟涟的了。我们要的是甄嬛的美与狠、芈月的勇与谋,我们想要的是看一个女政治家,如何把自己写进了历史,而不仅仅是她的男女情爱。

综上,截止到这个时期,观众的观剧口味已经被大幅度提升,他们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知道自己想看什么,不想看什么,不再盲目地被极端戏剧化牵着鼻子走了。

绿尘,链接影视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