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幼儿科普纪录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幼儿科普纪录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作者:川妈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科学教育一直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这也难怪为啥日本会出现“诺奖井喷”的现象——

迄今为止,日本已经获得了27个诺贝尔奖,而在迈入21世纪的最初20年里,更是平均每年都会获得1枚诺贝尔奖牌。

那日本的科学教育到底牛在哪呢?我觉得,或许从他们制作的这些儿童科普纪录片里,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1、啊!设计

2、像乌鸦一样思考

3、大科学实验

4、献给未来的科学家们

5、毕达哥拉斯装置 迷你特辑

6、王牌儿童科普节目 TEXICO

01 啊!设计

每集时长:15min

适合年龄:4岁+

NHK的一档经典设计节目,联合多位日本顶尖设计师,将复杂的设计美学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孩子听。

隈研吾、原研哉、深泽直人……还有大名鼎鼎的佐藤卓,日本设计界的半壁江山都在这儿了

这个节目把视角聚焦在 “生活应用” 上,让孩子透过生活物品、活动空间领会设计的基础内涵—— 设计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它的小版块很多,每个也就几秒钟,并不固定在每集出现;旁白也很少,主要是通过和视频,让孩子感悟设计之美。

①设计的观察

这个版块 用特写和对比的镜头,呈现出了事物本来的样子。

你发现了吗?同样多的水,倒在不同的杯子里,高度却不一样:

不同材质的球,滚动、掉落的速度和样子,也不一样:

可乐瓶、酱油瓶的设计,是不是很像我们的腰线?

谁说设计很抽象?它明明就在我们周围啊,难道不是吗?

什么材质、形状、大小……统统不管它,我们只要“看”就行了!

设计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②拆解

从吃的到用的,万物皆可“拆”!

但这个版块又和我们平常理解的不一样,它拆得特别彻底,让人叹为观止。

铅笔和橡皮被拆解到谁都不认识:

葡萄君也有些凌乱了:

如此清奇的视角,孩子看着看着就上瘾了。就连咱们大人,也会折服于这样的思维,对它赞不绝口。

没有孩子不爱拆东西, 这正是他们 探索 和理解事物的方式。

③动线的设计

这个版块用简单的动画讲述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规则,但它不会直接告诉孩子“就是这样”,而是用反证法让孩子理解其中的逻辑。

比如,电话线为什么一圈一圈、卷得跟麻花似的,就不能用直线吗?

我们这就来试试看:

哦,线不能太短,不然够不到远处的东西。

那就设计长一些,这下子不就解决问题了。

可是线太长,很容易把人绊倒,还会缠在一起。

所以,还是设计成弹簧圈式的。想拉长拉长,想放着就放着。用起来才方便。

孩子学会这种思考方式了吗?这可比我们唠唠叨叨说半天“你要开动脑筋”管用多了。

此外,节目里还有 素描版块 :让不同人从不同角度,把眼中所见画下来:

设计师访谈: 这些设计大师每人聊3个问题,包括最满意的作品、设计工作中最重要的东西、怎样精进设计。

但每个人只能说几句,多了可不行。

原研哉说,多想想 “如果这样的话,会怎样” ~

柴田文江说, 凡事试着把感受转化成语言。

……

短短的15分钟,内容却很丰富。不仅孩子看了有收获,对大人来说也会有不少启发,而且看完超减压。

02 像乌鸦一样思考

每集时长:10min

适合年龄:5岁+

这部由日本NHK教育频道专门为小朋友打造的科普纪录片,名字取自伊索寓言中“乌鸦喝水”的故事。

节目开篇就播放了一只乌鸦是怎样通过观察、思考,把小石子一个个丢进水里,最后吃到杯子里的食物的过程。

乌鸦凭什么做到的?当然是智慧!那智慧是从哪儿来呢?当然是从“思考”中来的。

这部纪录片,就是要通过生动有趣、可视化的形式,告诉孩子“ 思考什么”“如何思考”。

和大多数科普纪录片不同, 它不会给孩子现成的答案, 而是会让孩子的小脑瓜一直转个不停,欲罢不能地思考下去。

每集10分钟左右,一共20集。包括 “观察中思考、德德尼翁、思考练习” 三个主要环节。

透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向孩子解释科学思考的4个步骤:

①观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值得观察的对象。

比如硬币、笔帽、列车、影子……有一集就带孩子观察了“ 浮在水面的硬币 ”:

把一枚一日元硬币放在水上,它会浮在水中央,即便把它推到边缘,过一会它还会回到中央。

作为对比,再放上木片。木片就没有像硬币那样浮在中间,而是跑到了水的边缘。

再放入一枚同等面值的硬币,两枚硬币紧紧挨着,飘在水中央。木块还是在边缘。

此时,再加入水,情况发生了变化:木块和硬币的位置对调了。

减少水量又恢复了过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就需要孩子们去思考、找答案了哦

正当我们思考前一波神操作时,3个德德尼翁小人儿登场了。

他们看到小水坑前有一条长线,长线的两侧,还有好多小短线。于是开始好奇,大开脑洞假设起来。

是恐龙行走留下的痕迹?

是前面一条蛇,后面跟着个蠢蠢的蜥蜴?

正想得热闹时,一个工人推着独轮车来了,留下的轨迹跟之前的一模一样。

好吧, 结果来得就是这么干脆。

德德尼翁的动画结束后,就迎来了真人实验。比如, 高低蜡烛

点燃一高一低两只蜡烛,再罩上玻璃杯。是高的先灭,短的先灭,还是同时熄灭呢?

这又会让孩子们主动去思考、找答案。

实验结果是怎样的呢?原来是:高的会先灭!

问题来了,为什么呢?

“关键在于二氧化碳,一般来说,二氧化碳是比氧气重的……”实验者还没解释完,节目就戛然而止了。

此时飘来一句旁白: “接下来请自己思考!今后,大家都是思考的乌鸦。“

想要现成的答案?对不起,这里没有。这部纪录片,让孩子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思考和 探索 。

毕竟,孩子不应该只是知识的“存储器”,而应是知识的创造者和利用者。

03 大科学实验

每集时长:10min

适合年龄:5岁+

这是日本NHK电视台从2010年3月开始播放的系列科学实验节目。

它以 “不试不知” 为主题,通过看似夸张的大型实验对各种科学法则、自然现象进行验证。

“理所当然,就是真的吗?”科学需要质疑和探究精神,孩子们也不能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节目不使用CG特效技术,而是真实呈现实验的每个环节,场面壮观,过程好玩,能让孩子身临其境地感受科学 探索 的乐趣。

每一集都会提出一个“大挑战”,来验证科学原理的正确性,让人看起来会非常上瘾。比如, 有一集的主题是挑战“蛋上骆驼”。

在这一集中,先提出这样一个假设: 蛋壳只要受力均匀、数量足够,就可以承载一只骆驼。

然后,就开始动手准备材料。

先打孔吸出蛋黄和蛋清,再用橡胶皮把孔封住:

可千万别小看蛋宝宝,它在打过孔后可是特别强悍哦~

现在,让骆驼踩上来试试吧!

一个蛋,轻而易举就给踩破了:

四个蛋,还是行不通:

到底多少蛋足够呢?实验者随机取来10个蛋,每个承重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可以取其平均值——5kg。

那么,孩子可以算算了:骆驼重750kg,多少个蛋能承受它的重量呢?答案是:150个。

接下来,就要准备实验装置了。计划是这样的:

因为亚克力板重450kg,加上骆驼的重量将超过1200kg,至少需要240个蛋,实验者准备了500个!

500个,这工程也太浩大了~

当当当~骆驼闪亮登场了。

实验会成功吗?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看亚克力板缓缓下降:

最终,蛋壳承载住了1只骆驼的重量!实验成功了。

这个节目还挑战了“太阳能做饭”:

用静电作画:

用食盐做漂亮的婚纱:

不得不说,个个都是大工程!孩子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

04 献给未来的科学家们

每集时长:3~6min

适合年龄:6岁+

这部纪录片由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NIMS)监制, 从材料的物理性质出发,用一个个创意无限的小实验,向孩子展现材料物质里隐藏的“生命力”。

它把科学知识变成一系列可视化的创意,让我们印象中晦涩无趣的科学变得特别有意思,能充分激活孩子的创造力。

比如,第2集讲 “形状记忆物质” 。这种物质长什么样?记性很好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实验者拿出一根用记忆合金做的金属丝,把它折得弯弯曲曲:

然后放到60度以上的水里,金属丝立马恢复了原样!

吃惊吧?还没等咱合拢嘴,实验者又拿来一个质地坚硬的紫色小薄片,怎么都撕不开:

但热水是它的克星。放水里轻轻一泡,不费力就拉开了:

那要是再放回热水里呢?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拉伸变形的小薄片,恢复如初。

现在,你知道“形状记忆物质”的厉害了吧?它们都是用形状记忆材料做成的,只要遇上高温就可以恢复原状。

既然如此,你能猜到一根记忆弹簧被拉伸后,遇高温会发生什么吗?

答对了,弹簧会恢复原状。

那么,脑洞时刻到了。

做一个“蜡烛车”装置:用两根记忆弹簧架起轨道,把蜡烛车放在上面。轨道两端加挡块,防止小车跑出去。

这个时候,点燃蜡烛,会发生什么?

弹簧遇火会向上收缩,这个你肯定猜到了。之后呢?

之后,轨道的一侧被抬起,小车会滑向另一边。另一边弹簧收缩后,小车又会滑回来。

如此循环往复,直到两根弹簧都恢复如初。

原来这就是“形状记忆物质”。节目中没有过多解释这种物质的概念、性质,它只让孩子跟着“看”,但孩子却懂了。

除此之外,节目里还讲了 “超导体物质”

“隐形的玻璃”

“超疏水材料”

……

节目组曾表达过制作这档节目的初衷,他们 不奢求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科学家,但希望大家能够把“看不见的科学”和“看得见的生活”联系起来。

希望孩子们都对这个世界多一些了解,也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永葆好奇的心。

05 毕达哥拉斯装置(迷你特辑)

每集时长:5min

适合年龄:4~7岁

这部科普片同样由日本NHK教育频道制作,它很擅长 挖掘日常生活创意,涉及物理、数学等有趣现象,利用生活化的场景和脑洞大开的设计,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自打2015年推出以来,它一直都在重播,深受小朋友喜爱~里面设置了很多巧妙的小版块,绝对能让孩子们尖叫起来

①毕达哥拉斯装置

在片头和片尾,都会有一个“毕达哥拉斯装置”。它用精密而复杂的机械组合,迂回曲折地完成一些非常简单的工作。

每次看到关键之处,都会不自觉屏住呼吸,生怕它会出什么差错。同时又会忍不住叹服节目组别具匠心的巧思和巧手。

②圆圈和三角形

大家来看看在站台上等车的这些人,他们被划分成了两组,并且头上被标注了不同的记号,有的是“圆圈”,有的是“三角形”。

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呢?性别?高矮?衣服颜色?好像都不是。

当一辆列车疾驰而过,他们的不同才一目了然。不知道你看懂了没?

生活中像这样的科学现象数不胜数,这部纪录片可以帮孩子去发现它们。

③会说话的黑盒子

这次的主角是一个会说话的黑盒子。很多工厂的生产线都会应用这种装置。

在计算机、机械工程、脑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也会研究“黑盒问题”。即,向某个系统输入A后,会得到B,但中间变化的过程无从而知,就像被装在黑盒子里一样。

有一期研究“螺柱零件”。当它朝上进入黑盒子时,是立着出来的。

朝下进入黑盒子,也是立着出来的。

即使是侧着,出来的时候也是立着的。

这个零件在黑盒子里经历了什么?揭秘时刻到了——

上、下两个边框装置将不同方向的零件立了起来。

侧着的零件,在通过小柱子时就改变了方向。

④这是什么动物

全黑的幕布下,一个白点在移动,接着出现两个点、三个点……

你能猜出来,这是什么动物吗?

通过捕捉运动轨迹,让孩子换个角度看小动物,特别有趣,又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

此外,还有很多“突发奇想”的版块:

定格动画。 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现象,其实都有理可循。

只要拍几张朝不同方向转圈跳起来的照片,就可以做出悬浮效果了。

空间透视。 “这究竟是什么东西”,换个角度看,你就知道了!

一种新生物。 赋予某些小东西生命后,会发生什么?橡皮恐龙、吸管蚯蚓、锡箔变形怪......它们的故事有梗又有趣~

五秒理解。 科普小知识怎么都不理解?那要是直接“上手”呢

这个纪录片版块很多,并不会固定在每一集都出现。但这脑洞,开起来真心不怕孩子不喜欢。

06 王牌儿童科普节目 TEXICO

每集时长:10min

适合年龄:6岁+

这是 2020年NHK全新的王牌科教节目 ,可以培养孩子的 程序性思考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很简单,就是 做某件事前,先在脑子里过一遍步骤,把时间分配最优化。

程序性思维的本质,包括5个要素: 分解、组合、概括、抽象、模拟 。节目的每一集,都会通过好玩的小装置和生活现象,探讨其中的2~3个要素。

这里给大家说说我印象特别深的几个:

①发现规律(概括)

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很神奇的事,其实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比如,一个简单的逻辑小魔术。

魔术师先让参与者把一张纸平均分成9份。

然后,他随机选出一张纸,让参与者在上面写1-9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参与者写的时候,魔术师会转过身。

参与者写好心仪数字8后,再把其余数字写到其他纸片上。之后全部翻转,并打乱顺序。

最后,魔术师转过身,大展神威。一下子就找到了参与者心仪的数字。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9份小纸片,只有最中间的那张四周都是撕痕,其余则不是。魔术师看似随意选中的,其实早有预谋。

②组合(流程最优)

这个节目里有一个版块叫“分步小兵”,我特别喜欢。它简单直观,又特别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可以拆解为几个步骤的,但不同的排列组合,效率却不大一样。

有一集,小兵和主管一起清理垃圾。一开始,他们用了3个步骤:

但主管觉得效率太低。小兵们经过思考,改变了清理顺序——先横着推,再纵着推。

这样只要两步就够了,效率立马提升了。

③在脑海中过一遍流程(模拟)

这个版块会准备一些小道具,让孩子主动思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有一集,实验者先准备好轨道和门挡,再把玩具车放到轨道上。

小车遇门挡停下后,轨道开始移动,直到尽头。

根据这个规律,场景升级。在一个圆形轨道上,有门档,还有一个三角形。

移动三角形,轨道也会跟着动。

那么,此时放上小车会发生什么呢?请孩子们自己在脑海里过一遍。

终于,实验者松开小车。发生的情景和你想的一样吗?

三角形木块很难进入想象吧?但孩子经过这样的练习,思路一定会更清晰。

好啦,这6部纪录片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

我们再回头看看文章最开始的问题,日本的科学教育到底厉害在哪里?

我想,那就是注重激发孩子对科学的热爱,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 探索 和创新。

从一些诺奖获得者的感言里,我们也能看出日本科学教育的这一“精髓”:

第一次见这么爆笑的纪录片,娃看到停不下来,还好每集只有5分钟

十大儿童必看纪录片

从小看纪录片的孩子,格局和思维会不一样

用纪录片代替动画片,我从上百部纪录片中精选了10部孩子必看的神级纪录片,都给您分类整理好了,赶紧点赞,收藏起来!

1 、如果我是一只动物

适合年龄:2岁+

观看方式:哔哩哔哩

本片每一集介绍一种野生动物,让孩子对这些可爱的动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鼓励小朋友对动物和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故事非常简单,语言生动有趣,对低幼宝宝来说特别友好!

2 、地球脉动

豆瓣评分:9.7

适合年龄:3岁+

观看方式:腾讯、爱奇艺、哔哩哔哩

用尽所有赞美的词语都无法形容这部纪录片的伟大和震撼。摄制组走遍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岛屿、山脉,也有火山冰川,带孩子领略全世界最令人震撼的景色,感受生命和自然的力量。

3 、蓝色星球

豆瓣评分:9.7

适合年龄:3岁+

观看方式:腾讯、哔哩哔哩

被誉为最美的纪录片。从极地海域到珊瑚岛礁,从大西洋到深海的海底,每一帧的画面都是视觉的享受,让孩子在感受海洋之美的同时,还能够学到很多海洋的知识。

4 、小小人类星球

豆瓣评分:9.7

适合年龄:3岁+

观看方式:哔哩哔哩

纪录片讲述的是各地小朋友的日常生活,有定居在船上的小孩儿,每天划着独木舟上学,也有热带雨林的小朋友在树屋上睡觉,生活,让孩子不用出门就可以认识世界,环游世界。

5 、微观小世界

豆瓣评分:9.4

适合年龄:3岁+

观看方式:腾讯

两季共176集,每集只有5分钟左右,没有一句语言对白,3岁+的孩子都可以被深深吸引。虽然没有对白,但音效和配乐都十分精彩,完美地烘托出了动物们的各种小情绪。同时,用幽默的故事和生动的画面,将昆虫界的“奋斗生存”“爱恨情仇”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6 、今生请多指教

豆瓣评分:9.0

适合年龄:4岁+

观看方式:哔哩哔哩

这是一部以宠物狗、宠物猫为主角的纪录片,讲述了动物和主人之间各种有笑有泪的故事,有生的欢呼,也有离别的无奈。如果你想让孩子知道什么叫做担当,什么叫做责任,那就一定带着孩子看这部纪录片。

7 、像乌鸦一样思考

豆瓣评分:9.3

适合年龄:4岁+

观看方式:哔哩哔哩

这是一部超级优秀的科普纪录片。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的好奇心都被激发出来,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思考,鼓励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思考能力,潜移默化地进行了科学认知的启蒙,更是增进了亲子间的交流,改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8 、跟着书本去旅行

适合年龄:5岁+

观看方式:哔哩哔哩

有网友说,中小学生把这部片子作为课后作业完全足够,这是一部沉浸式的文化类纪录片。“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真的吗?西游记里的火焰山是真的吗?所有的内容都以孩子的语文课本或者经典名著为线索,一边玩儿一边学,不用死记硬背,就能让孩子深刻理解语文课本里的以及语文课本背后的知识。

9 、如果国宝会说话

豆瓣评分:9.4

适合年龄:5岁+

观看方式:哔哩哔哩、央视网

这部纪录片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学术性叙事。在每集5分钟的时间里,把文物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不古板不说教。非常适合作为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入门纪录片。

10 、宇宙的奇迹

豆瓣评分:9.6

适合年龄:6岁+

观看方式:哔哩哔哩

这部纪录片可以让孩子第一次对宇宙产生了兴趣。星球是怎么爆炸的?黑洞里有什么东西?孩子看得懂听得懂的这些天文学物理学知识,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打好学科基础。

最后提醒大家,孩子从十八个月以后才能够接触电子屏幕,每天观看的时间不应该超过二十分钟。

这10部纪录片赶快带着孩子看起来,帮孩子打开更大的眼界和格局!

50部“神级”儿童纪录片:让孩子知识暴涨、格局炸裂

十大儿童必看纪录片:

1、《地球脉动》?

BBC制作的堪称难以超越的经典纪录片。通过三种动物在全球环境日趋恶劣下迁徙的经历,唤醒世人好好珍惜地球,对抗全球气温变暖。

从南极到北极,从赤道到寒带,从非洲草原到热带雨林,再从荒凉峰顶到深邃大海,难以数计的生物以极其绝美的身姿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部纪录片被誉为“对地球空前绝后的礼赞”,是一部最感人的生态纪录片。此片除了可以让孩子见识到这个星球上最不可思议的美丽,也可以引起孩子对环保的思考。

2、《美丽中国》?

本片由CCTV和BBC联合摄制,历时4年,使用了航拍、红外、高速、延时和水下等先进摄影技术拍摄,从灯火通明的大都市,到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从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到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从长年积雪的高海拨山区到一望无际的平原;从浩瀚大地到碧海蓝天。?

锦绣中华,大好河山,值得让孩子去一一探索,这部纪录片,可以让孩子发现中国的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可以让他们试着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

3、《时间的风景》?

浩瀚的星空,数亿个星球缀满夜空,争先闪耀着璀璨的生命;高山之巅,光影变幻、时光更迭、城市的光芒荟成一条条闪耀跳动的光芒线,大地以谦逊广阔的胸怀拥抱迎接着天空。?

在宇宙高速激昂的运转节律中,我们亲近每一条河流、山谷、洞穴、感受宇宙的脉搏律动,归依永恒的时光怀抱。每一次日出,都带来力量和勇气;每一个夜晚,都让心灵沉静;云朵的湮灭变幻让心灵历略时光的悠远。

这部纪录片,除了让孩子学会欣赏宇宙的动态之美外,也许能唤起孩子对哲学的思考,重点是,要带着好奇与探索之心去欣赏。

4、《微观世界》?

微观下的虫子世界,带给观众的除了视觉的震撼,还有自然界无法向人类诉说的道理。在这里,平时令人“恐怖”的虫子门展现出了另一种不一样的美。?

当你近距离仔细察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原来毛毛虫的毛原来这么光滑;相互依偎的蜗牛温馨得赚人眼泪;勤奋的屎壳郎每天都在认真对付着他们的粪球;蜘蛛会在水下用一个小气泡作为自己的餐厅;天牛就像公牛一样在互相较劲。每只虫子原来都不曾闲着浪费光阴。?

5、《我在故宫修文物》?

这部片记录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该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

片中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展现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第一次近距离展现文物修复专家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第一次完整梳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第一次通过对文物修复领域“庙堂”与“江湖”互动,展现传统中国四大阶层“士农工商”中唯一传承有序的“工”的阶层的传承密码,以及他们的信仰与变革。?

匠人精神是古代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这种精神正在渐渐失去。文物的修复,不只是为了修复一件死物,而是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下去。我们的孩子,应当了解传承的意义所在。?

6、《帝企鹅日记》?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在这部片子里,一向给人滑稽、可爱等印象的帝企鹅为了繁殖表现出了不为人知的坚强。几百公里的长途跋涉、沿路虎视眈眈的天敌、恶劣无常的天气……一切都那么令人沮丧。生命从来没有如此艰难过,生命,也从来没有如此有尊严。

7、《迁徙的鸟》?

“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种对于回归的承诺。”飞越1200公里的大天鹅对生命的坚持,在漫天风沙中追寻出路的沙丘鹤、在冰天雪地下与海鸦对抗到底的企鹅……尽管当中也有失败气馁,也有悬崖边的木头木脑,也有来自人类贪欲的窥视。?

当鸟儿用羽翼去实现梦想,翱翔在我们永远无法凭借自身企及的天空,人类又该赋予他们怎样的赞叹呢?我们不是在看**画面里的鸟儿们迁徙,而是自己在和它们一起飞越千山万水,一起扇动着双翼在天空中赶路,跟着鸟儿实现梦想。?

8、《深蓝》?

BBC拍摄的《蓝色星球》系列纪录片之一,影片围绕一只名叫深蓝的抹香鲸展开了深海的故事。剧组人员潜到海洋5000米深处,用清晰绝美的镜头为我们呈现了世界各地大约200个不同地方的海洋生命,展现了奇幻耽美的海底奇观。

蔚蓝清澈的海水,灵动的海洋生物,每个画面都是一幅完美的自然景观。让人深深地被吸引,忘却喧嚣的城市,沉浸在蓝色的海水中,与神秘的海洋生物一起在深蓝中自由畅游,心灵也被海水冲刷的干净透彻。?

9、《自然世界:大熊猫缔造者》

众所周知,大熊猫是频临在灭绝边缘的神奇物种,虽然他们行动迟缓,繁衍条件十分苛刻,但是这个物种却有着古老的历史,人们难以相信,为何这种在进化学上没有任何优势的物种能够生存至今。

这部片子带我们来到四川的熊猫基地,让我们近距离地接触这些憨态可掬,惹人怜爱的熊猫们,并向我们讲述了这个基地的历史和他们史诗般的职责。

10、《蒙哥》?

这是一部童话一般的纪录片,2008年东京国际**节丰田地球奖特别奖。片子讲的是一只猫鼬家族新出世的小成员科洛,它的家族在动物王国里并不强大,猎鹰、毒蛇以及其他大型动物时刻威胁着它们的生命。

它们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在残酷的世界中生存下来。科洛从最初的懵懂无知,最终成长为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唯美的画面加上非洲原始的音乐,为我们谱写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无数生灵遵循着大自然优胜略汰、弱肉强食的法则,顽强地度过每一天。

适合儿童看的纪录片

心理学家说:求知欲望是人的一种内在精神需要,一经形成,就会成为构成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就是说,只有激发出孩子的求知欲望,他们才能孜孜不倦地去学习、去求知。

优质的纪录片就具有这种魔力!通过生动有趣的影像,引导孩子 探索 世界,感受生命,并打开梦想的翅膀,朝着目标前进。

跟大家分享50部“神级”儿童纪录片,跨越海陆空,涉及自然、文化和科学……每周陪孩子看一部,就能让他们知识暴涨,格局炸裂!

话不多说,上干货!有需要的姐妹,赶紧收藏吧~

1、《中国唱诗班》 9.2分

适合:5岁+ 每集23分钟 一共6集

以古诗为背景,用几分钟的时间把一首枯燥的古诗变成才子佳人的故事,又把故事唱成好听的歌。里面还融入了大量的水墨元素,满满的中国风。

颠覆孩子对古诗“死记硬背”的认知,让他们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氛围。

2、《24节气生活》9.3分

适合:5岁+ 每集30分钟 一共12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部纪录片以人物谈话为主,介绍节气 美食 、礼仪出行等生活知识。让孩子轻松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其余6部: 《“字”从遇见你》、《典籍里的中国》、《汉字五千年》、《故宫100》、《跟着书本去旅行》、《一本书一座城》

9、《如果国宝会说话》9.4分

适合:5岁+ 每集5分钟 一共72集(3季)

央视出品的现象级纪录片,此生必看系列之一!

在我们的认识里,文物都是古老且严肃的,这个纪录片完全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在这里,古老严肃的文物全都化身成呆萌有趣的人物,为我们讲述他们的经历和故事。

非常适合作为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入门纪录片。

10、《如果 历史 是一群喵》8.3分

适合年龄:6岁+ 每集4-5分钟 一共12集

这是一部以猫为主人公讲述中国 历史 的纪录片,呆萌可爱的 历史 人物,结合简单幽默的剧情,把复杂的 历史 讲解地通俗易懂。适合孩子进行 历史 启蒙。

其余6部: 《此画怎讲》、《敦煌》、《书简阅中国》、《餐桌上的世说新语》、《河西走廊》、《微观 历史 秀》

17、《啊!设计》9.4分

适合:4岁+ 每集15分钟 一共200集

这是一部给4岁+孩子看的设计专题片。没有多余的旁白、没有冗长的说教,只是把生活里潜藏的小细节直接搬了出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这个世界。

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让他们变得更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18、《像乌鸦一样思考》9.3分

年龄:4岁+ 每集10分钟 一共20集

从“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出发,通过科学思考的4个步骤——“观察、假设、实验、评估”,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并告诉孩子如何思考,思考什么?

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深度思考。

其余6部: 《艺术创想》、《你知道吗?》、《完全机械手册》、《未来科学家》、《你最想知道的科学》、《科学的力量》

25、《地球脉动》9.8分

适合:3岁+ 每集50分钟 一共6集

评分Zui高的大自然纪录片!是孩子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Zui佳途径之一。

摄制组走遍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拍摄出的Zui令人震撼的自然景色,让我们领略到了地球之美,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带孩子认识地球,热爱地球,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力量。

26、《美丽中国》9.3分

适合:5岁+ 每集60分钟 一共6集

这是一部从地理到生物再到人文的纪录片,就像一部综合百科全书,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非常有利于开阔孩子的视野。

足不出户,就能让孩子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其余6部: 《七个世界,一个星球》、《蓝色星球》、《迁徙的鸟》、《完美星球》、《我们的星球》、《小小世界》。

33、《水果传》8.6分

适合:4岁+ 每集35分钟,一共14集(2季)

这是一部以水果为主角的 美食 纪录片

是一部跨越六大洲的水果奇遇之旅

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解密水果背后的真相,领略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认识水果,了解水果,跟水果一起领略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34、《植物王国》9.6分

适合:4岁+ 每集57分钟,一共3集

运用3D摄影技术,为我们展示了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

从植物在土壤里的初期状态,到植物在自然界不可或缺的自然状态,以此 探索 植物的奥秘。

身临其境地学习各种关于植物的知识

其余4部: 《植物私生活》、《微观世界》、《种出个地球》、《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39、《微观小世界》9.4分

适合:3岁+儿童 每集5分钟,一共78集

这是一部适合低龄宝宝观看的纪录片!

通过小昆虫滑稽的动作和可爱风趣的表情,让孩子们轻松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作息。

每集5分钟,有效避免孩子长时间接触屏幕,影响视力。

让孩子学习很多昆虫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 探索 欲。

40、《帝企鹅日记》9.8分

适合:4岁+ 每集50分钟 一共6集

讲述了企鹅爸爸妈妈和企鹅宝宝之间发生的很多温暖的小故事,为了企鹅宝宝的 健康 成长,爸爸妈妈也付出了很多艰辛,但它们从来都没有放弃过。

这是一部亲子必刷的纪录片,对促进亲子关系非常有利。

其余4部: 《人类星球》、《今生请多指教》、《喵咪物语》、《如果我是一只动物》

45、《我的牛顿教练》9.2分

适合8岁+ 每集25分钟 一共6集

央视制作的物理科普纪录片!

“牛顿”化身教练,从物理学角度,为我们讲解了30多项 体育 项目。

纪录片的选题特别有趣:

讲解方式生动诙谐,大大激发孩子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

46、《美丽化学》8.9分

适合:8岁+ 一集120分钟

生活中不缺少美,但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纪录片里,作者通过镜头,把化学反应拍摄的非常美,课本上的化学方程式仿佛都拥有了生命,由枯燥乏味的知识变成了美妙的艺术,别说孩子,就连大人都无法抗拒这样神奇的魅力。

激发孩子对化学的兴趣,让他们爱上化学并轻松学习。

其余4部: 《数学的故事》、《斗转星移》、《电的故事》、《门捷列夫很忙》

好的纪录片就是一种高度的艺术浓缩,既能帮孩子开拓视野,储备知识,又能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 探索 ,让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充满更多可能性。

这个暑假,赶紧陪孩子看起来吧~

《故宫100》共100集,合适年纪:5岁 ;故宫有多奇妙?了解它及它所陈列设计的每一个小物件,就能读透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史。而《故宫100》,则是现阶段已出的故宫主题片子里,最浅显易懂、最合适小孩子收看的了。

小朋友的专注力时间比较有限,而这一部片子每一集时间6分钟,恰好适合。“六个悬山顶相叠、三层房檐一共有二十八个翼角、人面桃花、七十二条脊。”那样繁杂精致的建筑构造,在简易的动漫方式下,越来越清楚、通俗易懂,顺带归还小朋友们科普了结构力学专业知识。

以叙述工程建筑为关键主脉,但并不限于工程建筑自身。例如,详细介绍太和门口的那对石雕狮子,文字说明如下所示:“他们的头和人体是环形,基座是正方形,反映我国古代人天方地圆的自然地理了解。”“他们头顶有45个发冠,映衬皇上九五之尊的称呼。”……

只字片语,就把古代中国的“天方地圆”的自然地理了解,及其等级森严的秩序感,都点了出去。

关于“幼儿科普纪录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