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7年7月12日,也就是201年前的今天,梭罗出生在马萨诸塞州东部城市康科德。梭罗是谁,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但提到《瓦尔登湖》恐怕没人不知,他正是此书作者。

梭罗全名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美国作家、诗人、哲学家、废奴主义者、超验主义者。

说说几件发生在梭罗身上的八卦。

梭罗是1833年进入哈佛学习的,当时的哈佛可不像今天这样难考,而是非常容易进,因为除了医生和牧师之外,你做其他行业都不需要大学学历。从哈佛毕业后,梭罗回到家乡一所学校教书,但很快又辞职了,原因是校方让他鞭打学生,他不愿意。

年轻时的梭罗,估计二十出头

离职后,有一段时间,梭罗专心钻研一种生产铅笔的技术(他爸是开铅笔厂的)。取得发明证书后,朋友祝贺他找到了敛财之道,没想到他却要放弃,说,“我为什么要继续呢?我不会再做我已经做过的事情”。

1846年,税务官找到梭罗,要他补交过去6年拖欠的人头税。梭罗不仅拒绝交税,还骂美国政府剥削黑奴。税务官就把他关了起来。在监狱里,他写出了著名的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后来,梭罗的姑妈不忍心看他坐牢受罪,就把税金交了,把他接了出去。

梭罗总是一个人居住,他一生没有结过婚。其实他不是没有喜欢的女孩。毕业没多久,他和哥哥约翰同时爱上了17岁少女阿伦·西华尔。好在,后来阿伦拒绝了梭罗兄弟的求婚,这才没有伤害到兄弟间的感情。但这次拒绝,有可能让梭罗走上了独身之路。

更重要的是,梭罗自己就喜欢孤独。他在《瓦尔登湖》说过,“我爱独处,我从来没有发现比独处更好的伙伴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外出,到人们中间去时,比呆在自己的屋子里更为孤独。

除了没有结过婚,梭罗还不吃肉不喝酒。其实并非完全不吃,据说还吃过一只土拨鼠。但他确实大部分时候以吃素为主。同学和邻居也认为他是一个冷漠的人。禁欲苦行,压抑欲望,这在常人看来,多么无趣!可梭罗就是喜欢。

梭罗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恐怕要数他住在瓦尔登湖边的一个屋子里,住了两年。根据这个经历写出了《瓦尔登湖》一书,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瓦尔登湖

前面说了,梭罗在世时被认为是爱默生的跟班。原因是梭罗许多观念,包括自然主义都受爱默生影响。梭罗也经常去拜访爱默生,并且住在他家里,可以说,爱默生是梭罗的长者、导师、教练。

但很奇怪的是,后来两人闹矛盾了,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他在《梭罗日记》里写了一段评价爱默生的话。

爱默生也是评论家、诗人、哲学家,他所具有的才华不那么显眼,似乎不能胜任他的工作;可他的领域还在扩展,所要完成的工作越发艰巨,过的是远比别人紧张的生活;设法去实现一种神圣的生活;他的挚爱和才智得到同样的发展。假如再前进一步的话,一个新的天国便向他敞开大门。爱、友情、宗教、诗歌和神灵都与他亲密无间。一个艺术家的生活;更加斑斓的色彩,更具观察力、更加敏锐的知觉;不那么强壮、灵活,却在自己的领域里脚踏实地;信仰坚定,一个评判众人的法官。找不到像他这样全面的对人对事的评论家,找不到像他这样值得信任和信仰坚定的人。在他的身上比任何人都更多地实现了人的崇高品质。他是一个无条件赞美神明的诗人评论家。

简单来说,就是八个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爱默生一听,好么,徒弟骂起师傅了,能不生气吗?两人因此分道扬镳了。

老年时候的梭罗

梭罗活得不算久,1862年5月6日,因肺病医治无效去世,年纪才44岁。非常可惜!死后数百年,直到19世纪初,他的名气才大起来,不是因为他写了《瓦尔登湖》,而是因为他的政治主张和环保主义者观念被当时的人追捧。不过,到了今天,大家都承认他的作家身份了,恐怕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都有一本《瓦尔登湖》吧?!